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
关于态度的成语 (257个)
-
181
统一口径
- 成语拼音:
- tǒng yī kǒu jì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 成语出处:
- 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
-
182
统一战线
- 成语拼音:
- tǒng yī zhàn xi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
183
忘乎所以
- 成语拼音:
- wàng hū suǒ yǐ
- 成语解释: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
184
网开三面
- 成语拼音:
- wǎng kāi sān miàn
- 成语解释:
-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
185
网开一面
- 成语拼音:
- wǎng kāi yī miàn
- 成语解释:
-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
- 成语出处: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
186
温良恭俭
- 成语拼音: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成语解释:
-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187
温良恭俭让
- 成语拼音: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成语解释:
-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188
温良俭让
- 成语拼音:
- wēn liáng jiǎn ràng
- 成语解释:
- 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189
温柔敦厚
- 成语拼音:
- wēn róu dūn hòu
- 成语解释:
-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190
温润而泽
- 成语拼音:
- wēn rùn ér zé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 成语出处:
- 《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
191
温文尔雅
- 成语拼音:
- wēn wén ěr yǎ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 成语出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192
文行出处
- 成语拼音:
- wén xíng chū chǔ
- 成语解释: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成语出处:
-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193
危言正色
- 成语拼音:
- wēi yán zhèng sè
- 成语解释: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成语出处:
-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
194
笑比河清
- 成语拼音:
- xiào bǐ hé qī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 成语出处:
- 《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195
心浮气盛
- 成语拼音:
- xīn fú qì shèng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 成语出处:
-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
196
心高气傲
- 成语拼音:
- xīn gāo qì ào
- 成语解释:
-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197
心和气平
- 成语拼音:
- xīn hé qì píng
- 成语解释:
- 和:温和;平:平静。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 成语出处:
- 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
198
虚己以听
- 成语拼音:
- xū jǐ yǐ tī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成语出处: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199
心平气和
- 成语拼音:
- xīn píng qì hé
- 成语解释: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成语出处:
-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200
下气怡色
- 成语拼音:
- xià qì yí sè
- 成语解释:
-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 成语出处:
- 《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 关于态度的成语 形容态度的成语 描述态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