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将移住南山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故将移住南山边”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ù jiāng yí zhù nán shān b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故将移住南山边”全诗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
菱荷枯折随风涛,
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
哀鸿独叫求其曹。

中文译文:
曲江寂静,秋风高翔,
菱荷凋零,被风浪摧折,
漂泊的游子空叹息,披肩垂头,如同折断的羽毛。
白色的石头,洁净的沙滩,也被波涛所荡漾,
孤零零的哀鸿鸟在寻找它的伴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题为《曲江三章,章五句》,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感受和对逝去时光的哀叹。曲江是杜甫流连的地方,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秋天曲江的萧条景象,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流离失所的游子生活的深刻感受。

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通过“萧条”和“秋气高”这两个词,描绘出曲江在秋天的凄凉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迁和景色的变化。接下来的几句中,杜甫运用“菱荷枯折随风涛”,用枯折的菱荷随风摇曳来比喻人生的飘摇不定,进一步强调了流离失所的游子之苦。

“游子空嗟垂二毛”中的“游子”指的是流离失所的人,他们心情沉郁,嗟叹之情溢于言表,形容得淋漓尽致。“垂二毛”则可能是指头发凌乱,这里可能隐含了游子流离失所的疲惫和颓废。

“白石素沙亦相荡”,用白石和素沙来形容水面上波涛的起伏,强调了水波的翻滚与波涛的荡漾。而“哀鸿独叫求其曹”则描绘了一只孤零零的哀鸿鸟在寻找伴侣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渴望。

整首诗以凄凉的景象和流离失所的游子形象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于心灵孤寂的深切体验。这种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忧伤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故将移住南山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ǔ jiāng sān zhāng, zhāng wǔ jù
曲江三章,章五句

qǔ jiāng xiāo tiáo qiū qì gāo, líng hé kū zhé suí fēng tāo, yóu zǐ kōng jiē chuí èr máo.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bái shí sù shā yì xiāng dàng, āi hóng dú jiào qiú qí cáo.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jí shì fēi jīn yì fēi gǔ, cháng gē jī yuè shāo lín mǎng, bǐ wū háo huá gù nán sh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wú rén gān zuò xīn shì huī, dì zhí hé shāng lèi rú yǔ.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zì duàn cǐ shēng xiū wèn tiān, dù qū xìng yǒu sāng má tián, gù jiāng yí zhù nán shān biān.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duǎn yī pǐ mǎ suí lǐ guǎng, kàn shè měng hǔ zhōng cán nián.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故将移住南山边”平仄韵脚

拼音:gù jiāng yí zhù nán shān biā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故将移住南山边”的关联诗句

* “故将移住南山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故将移住南山边”出自杜甫的 《曲江三章,章五句》,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