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与子皆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笔与子皆逝”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文与可墨竹》,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 yǔ zi jiē shì,诗句平仄:仄仄平仄。

“笔与子皆逝”全诗

《书文与可墨竹》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书文与可墨竹》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书文与可墨竹》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中文译文:
我的笔墨与我的才情都已经过去了,现在谁能写出新的诗文呢?
虽然我留下了一些才华,但我却悲伤地思念着已逝的文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于宋代的作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苏轼说自己的笔墨与才情都已逝去,这里的“笔与子”可以指代具体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也可以象征他的文学才华。他在这里表示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文学创作需要新的力量来继续发展。

接着,苏轼提出了一个问题:“诗今谁为新?”他在思考现在谁能够创作出新的诗文来填补他留下的空白,谁能够继续传承文化的火炬。这里的“诗”可以广义地指代文学作品,也可以指代诗歌。苏轼对后人的创作能力充满了期待和挑战。

在诗的结尾,苏轼用“运斤质”和“断弦人”来形容自己。这里的“运斤质”指的是他留下的才华和造诣,即使他已经过去,但他的才华仍然存在。而“断弦人”则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文人和文化的思念,他悲伤地回忆起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整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逝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后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无奈。他希望有新的人才能继承他的文化遗产,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和文化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充满了对文化传统和文学发展的思考,展示了苏轼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后人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笔与子皆逝”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ū wén yǔ kě mò zhú
书文与可墨竹

bǐ yǔ zi jiē shì, shī jīn shuí wèi xīn.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kōng yí yùn jīn zhì, què diào duàn xián rén.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笔与子皆逝”平仄韵脚

拼音:bǐ yǔ zi jiē shì
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笔与子皆逝”的关联诗句

* “笔与子皆逝”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笔与子皆逝”出自苏轼的 《书文与可墨竹》,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