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为我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野寺为我清”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sì wèi wǒ qī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野寺为我清”全诗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昔游有遗迹,枯墨存高甍。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邗沟路,却指铁瓮城。
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曾荣。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我扁舟还没有解缆,坐在这里等待两闸平稳。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污浊的水激发了我的思绪,而野寺给予了我宁静和清净。
昔游有遗迹,枯墨存高甍。
从前的游历留下了痕迹,枯墨记录在高高的门楣上。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故人却依然没有到来,一杯酒,我将与谁共享呢?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北风轻轻吹拂着云朵,不要让寒冷依附于明亮的月光。
前望邗沟路,却指铁瓮城。
向前望去是邗沟的路,但我指向的是铁瓮城。
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茅草覆盖着这片土地,江水被用来烹制早餐。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试问东坡翁,毕老有多少次像这样旅行。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奔驰的力量不足,而隐约中的性情却显而易见。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曾荣。
早就决定回归田园生活,免得惭愧老去时的辉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坐在邵伯闸上的斗野亭中,思索着过去和未来的景象。他感慨过去的游历留下了痕迹,但故人却迟迟未到,他独自一人无法分享一杯酒。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北风吹拂着云朵,诗人希望不让寒冷侵袭美好的月光。他望着邗沟的路,却指向铁瓮城,意味着他的心思超越了现实的景物。诗中还透露了对归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奔波劳累的反思。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野寺为我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zi zhān cì sūn jué jiàn yì yùn tí shào bó zhá shàng dòu yě tíng jiàn jì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piān zhōu wèi jù jiě, zuò dài liǎng zhá píng.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zhuó shuǐ wū rén sī, yě sì wèi wǒ qīng.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xī yóu yǒu yí jī, kū mò cún gāo méng.
昔游有遗迹,枯墨存高甍。
gù rén dú wèi lái, yī zūn shuí yǔ qīng.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běi fēng chuī wēi yún, mò hán yī yuè shēng.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qián wàng hán gōu lù, què zhǐ tiě wèng chéng.
前望邗沟路,却指铁瓮城。
máo yán bo zī dì, jiāng shuǐ gōng chén pēng.
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shì wèn dōng pō wēng, bì lǎo jǐ cǐ xíng.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bēn chí lì bù zú, yǐn yuē xìng zì míng.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zǎo wèi guī gēng jì, miǎn cán lǎo céng róng.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曾荣。

“野寺为我清”平仄韵脚

拼音:yě sì wèi wǒ qīng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野寺为我清”的关联诗句

* “野寺为我清”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野寺为我清”出自苏辙的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