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初白两三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小桃初白两三花”出自明代杨基的《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táo chū bái liǎng sān huā,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小桃初白两三花”全诗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
绿芜迷渚水漫沙,断岸无舟路转赊。
细柳已黄千万缕,小桃初白两三花
烟中晚棹兼沤远,雨里春旗趁屋斜。
野趣莫嫌浑寂寞,近来沙觜有人家。

分类:

作者简介(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杨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是明代文人杨基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
绿芜迷渚水漫沙,
断岸无舟路转赊。
细柳已黄千万缕,
小桃初白两三花。

译文:
碧绿的草丛迷离了水面,沙地被水浸泡。
河岸断裂,没有船只,道路蜿蜒而无定。
细柳已经变成千万缕黄色,小桃树初开白花两三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白门的景色。绿草茂盛的地方被水淹没,河岸断裂,没有船只行驶,道路曲折难辨。诗人通过描写柳树变黄和桃花初开,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赏析: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白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机盎然的气息。通过描写水浸泡的沙地、断裂的河岸以及黄色的柳树和白色的桃花,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春日画面中。诗词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二、
烟中晚棹兼沤远,
雨里春旗趁屋斜。
野趣莫嫌浑寂寞,
近来沙觜有人家。

译文:
夕阳下,在烟雾弥漫的河面上划船,船行至远处。
雨中,春旗斜挂在屋檐下。
不要嫌弃田野的寂寞,最近河滩上有人家的痕迹。

诗意:
这首诗继续描绘了春日白门的景色。诗人描述了晚霞下划船的景象,船只渐行渐远。在雨中,春旗斜挂在屋檐下,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告诫读者不要嫌弃田野的寂寞,因为近来沙滩上出现了人家的痕迹,显示了人类的存在。

赏析:
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日白门的景色。夕阳下划船的景象和屋檐上挂着的春旗,都是春天到来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的两句诗,诗人以深情的语气告诫读者不要忽视田野的美丽和宁静,因为人类的存在为这片寂静的自然增添了生命和活力。

综合来看,杨基的《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通过对春日白门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中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韵味和生命的蓬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呼唤人们珍惜自然、关注环境,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小桃初白两三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ūn rì bái mén xiě huái yòng gāo jì dí yùn wǔ shǒu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

lǜ wú mí zhǔ shuǐ màn shā, duàn àn wú zhōu lù zhuǎn shē.
绿芜迷渚水漫沙,断岸无舟路转赊。
xì liǔ yǐ huáng qiān wàn lǚ, xiǎo táo chū bái liǎng sān huā.
细柳已黄千万缕,小桃初白两三花。
yān zhōng wǎn zhào jiān ōu yuǎn, yǔ lǐ chūn qí chèn wū xié.
烟中晚棹兼沤远,雨里春旗趁屋斜。
yě qù mò xián hún jì mò, jìn lái shā zī yǒu rén jiā.
野趣莫嫌浑寂寞,近来沙觜有人家。

“小桃初白两三花”平仄韵脚

拼音:xiǎo táo chū bái liǎng sān huā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小桃初白两三花”的关联诗句

* “小桃初白两三花”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小桃初白两三花”出自杨基的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