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鸠形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莫作鸠形并”出自唐代李频的《赋得长城斑竹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zuò jiū xíng bì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莫作鸠形并”全诗

《赋得长城斑竹杖》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作者简介(李频)

李频头像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赋得长城斑竹杖》李频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赋得长城斑竹杖》是唐代文学家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一位幽居边关的聪明人手持一根斑竹杖,走遍了长城,领悟到了古代文化的深远意义。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在秦朝兴建长城的时候,有人砍伐了大量的竹子,如今只剩下了一些罢了。而现在,一个幽居的人得到了这一根竹杖。细细观察,它透露出古代的意味,让人在边关思考起来。不要把它与鸠形的鹤混淆,空有鹤发的期望。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长城和竹杖的思考和感慨。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线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却已经不完整,只剩下一些残余的痕迹。而这根斑竹杖则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它的存在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光辉岁月。诗人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长城和古代文化的敬意,并呼唤更多的人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词通过对长城斑竹杖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赞美。诗人以边关文化和古代文化为背景,借着斑竹杖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呼唤。诗中的"异代馀根在"、"细看生古意"等描写方式,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深远意义的认识。

通过这首诗词,诗人向读者传递了珍惜传统文化的思想。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重要性,要珍惜和传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像鸠形一样虚度光阴。同时,诗人以自身幽居的身份,呈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真理的渴望,通过与长城和竹杖的对比,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来说,《赋得长城斑竹杖》通过对长城和竹杖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赞美。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并以此呼吁读者珍惜传统文化,追求精神追求的高度。该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莫作鸠形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ù dé cháng chéng bān zhú zhàng
赋得长城斑竹杖

qín xìng bǎn zhù shí, jiǎn fá bù zhī shuí.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
yì dài yú gēn zài, yōu rén dé shǒu chí.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xì kàn shēng gǔ yì, xián yǐ dòng biān sī.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mò zuò jiū xíng bìng, kōng jiāng hè fà qī.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莫作鸠形并”平仄韵脚

拼音:mò zuò jiū xíng bì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莫作鸠形并”的关联诗句

* “莫作鸠形并”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莫作鸠形并”出自李频的 《赋得长城斑竹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