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的诗词(共271首)

李端简介

李端头像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81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唐·李端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鞲。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82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 唐·李端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83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卢纶诗)》 唐·李端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寻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山知姓字,焚香洗钵过馀生。

84 《题故将军庄》 唐·李端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85 《送周长史》 唐·李端

青枫树里宣城郡,独佐诸侯上板桥。
江客亦能传好信,山僧多解说南朝。
云阴出浦看帆小,草色连天见雁遥。
别有空园落桃杏,知将丝组系兰桡。

86 《戏赠韩判官绅卿》 唐·李端

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
齿发未知何处老,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

87 《江上逢柳中庸》 唐·李端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88 《卧病闻吉中孚拜官寄元秘书昆季》 唐·李端

汉家采使不求声,自慰文章道欲行。
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
云归暂爱青山出,客去还愁白发生。
年少奉亲皆愿达,敢将心事向玄成。

89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唐·李端

名卿步月正淹留,上客裁诗怨别游。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婵娟更称凭高望,皎洁能传自古愁。
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

90 《代弃妇答贾客(一作妾薄命)》 唐·李端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91 《赠道者》 唐·李端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92 《题觉公新兰若》 唐·李端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闲。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

93 《寄庐山真上人》 唐·李端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94 《闲园即事赠考功王员外》 唐·李端

南陌晴云稍变霞,东风动柳水纹斜。
园林带雪潜生草,桃李虽春未有花。
幸接上宾登郑驿,羞为长女似黄家。
今朝一望还成暮,欲别芳菲恋岁华。

95 《忆故山赠司空曙》 唐·李端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
旧山暂别老将至,芳草欲阑归去来。
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长催。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

96 《山中寄苗员外》 唐·李端

鸟鸣花发空山里,衡岳幽人藉草时。
既近浅流安笔砚,还因平石布蓍龟。
千寻楚水横琴望。
万里秦城带酒思。
闻说潘安方寓直,与君相见渐难期。

97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唐·李端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
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98 《赠道士》 唐·李端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
已传花洞将秦接,更指茅山与蜀通。
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99 《送皎然上人归山》 唐·李端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100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唐·李端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