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目睽睽的意思 万目睽睽的读音和出处

  • wàn
  • kuí
  • kuí
成语名称:
万目睽睽
成语拼音:
[wàn mù kuí kuí]
成语解释: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成语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成语例句: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陈毅《手莫伸》诗)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指在众人的注视下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萬目睽睽
英文翻译:
all eyes are centered o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万目睽睽”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万的成语 第三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ABCC式的成语
成语关注:
睽睽 注视 样子 众人 监督
更多含义:
“万目睽睽”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境和侧重点上,“万目睽睽”强调在无数人注视下的压力感,常用于描述行为或事件在公开场合被广泛关注,如“万目睽睽之下,他不敢作弊”,而“众目睽睽”与之相似,但更中性,仅指公开环境,如“众目睽睽中,他完成了表演”。“众目昭彰”侧重事实明显、无可隐瞒,多用于贬义,如“贪污证据众目昭彰”,而“有目共睹”则强调事实清楚、被普遍认可,含褒义,如“他的贡献有目共睹”。“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更强调道德监督,带有警示意味,如“做人要正直,否则十目所视”,而“耳目昭彰”偏向书面化,突出事情暴露后的公开性,如“罪行已耳目昭彰”。这些词语虽都涉及公开与关注,但情感色彩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万目睽睽”的单字解释

】:[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1.违背;不合:睽异。2.同“”。
】:1.违背;不合:睽异。2.同“”。

“万目睽睽”的近义词

“万目睽睽”的相关成语

“万目睽睽”的关联成语

“万目睽睽”造句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这件事万目睽睽,谁有本事把它包庇起来,瞒天过海?

方伟,你用外门功法劫杀本门弟子,还不思悔改,在万目睽睽之下,你还想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不成?

众人万目睽睽地直盯着一个方向(除了伊阿宋),除了瞧见特里普托勒摩斯那惊喜交加的样子和那从门户探头进来的小铅,还有小铅触手里的黑发男子和雪精灵。

此外,他每次现身还不忘拉出罡魂的几位战斗指挥,将其以青云相托,于万目睽睽之中,远远地浮在联军攻击范围之外。

* 万目睽睽的意思 万目睽睽的成语解释 万目睽睽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