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的意思 三缄其口的读音和出处

  • sān
  • jiān
  • kǒu
成语名称:
三缄其口
成语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成语例句: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结构类型:
动宾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繁体字形:
三缄其口
英文翻译:
remain mute as if one 's mouth were sealed
成语故事:
三缄其口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三缄其口”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三的成语 动宾式成语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成语关注:
封条 形容 言语 谨慎 开口
更多含义:
“三缄其口”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语义侧重和使用场景。“三缄其口”源自古代封存文书时三次封口的仪式,强调极度谨慎,避免祸从口出,多用于因忌讳或畏惧而主动保持沉默,如“他对敏感话题三缄其口”。“守口如瓶”侧重严守秘密,强调责任或诚信,如“她对计划守口如瓶”。“讳莫如深”指故意隐瞒真相,常与负面信息相关,如“公司对亏损讳莫如深”。“噤若寒蝉”突出因外界压力不敢发声的被动状态,如“众人噤若寒蝉”。“秘而不宣”强调将信息隐藏以待时机,带有策略性,如“研发成果秘而不宣”。“缄口不言”仅描述不说话的行为,无情感色彩,如“他缄口不言,静静观察”。相较而言,“三缄其口”既包含主动克制,又隐含警示意味,文化典故色彩更浓。

“三缄其口”的单字解释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封闭(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王缄。上海刘缄。
】:[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三缄其口”的反义词

“三缄其口”的近义词

“三缄其口”的相关成语

“三缄其口”的关联成语

“三缄其口”造句

对于自己的家庭,他三缄其口

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我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只好三缄其口,不好插嘴。

对于这件事,他三缄其口,处理得十分妥当。

他爱讲些顶好三缄其口的怪话,他读的书太多,他常爱逛逛栗树咖啡馆,那本是画家跟音乐家扎堆儿的地方。

对于国家机密,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银行家和叶刘淑仪会面后,对会议内容都三缄其口

看她一副来势汹汹的嘴脸,直觉大事不妙,还是三缄其口好了。

失聪令人三缄其口,感觉羞怯,阻碍着重听人寻求帮助和采取积极的措施。

尽管科比仍像不少人预计的那样三缄其口,他的发言人塞布林也拒绝对科比的未来发表评论。

* 三缄其口的意思 三缄其口的成语解释 三缄其口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