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社的意思 亡国之社的读音和出处

  • wáng
  • guó
  • zhī
  • shè
成语名称:
亡国之社
成语拼音:
[wáng guó zhī shè]
成语解释: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成语出处:
《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成语例句:
汉·蔡邕《独断》:“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亡國之社
英文翻译:
The society of Subjugatio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亡国之社”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国家 天子 作为 象征 儆戒
更多含义:
“亡国之社”特指国家灭亡后遗存的祭祀社神场所,象征政权覆灭与精神寄托的消亡,侧重宗庙社稷的实体遗存与文化意义,类似词语如“国破家亡”泛指国家与家庭的双重灾难,强调普遍性悲剧,“社稷之器”则比喻治国人才,与政权存续直接相关,“宗庙丘墟”描述皇家祭祀建筑沦为废墟,与“亡国之社”的意象重叠但更侧重建筑实体,“覆巢无完卵”以巢穴倾覆比喻整体崩溃,强调灾难的连带性,而“山河破碎”直指领土分裂,突出地理意义上的亡国景象,这些词语虽同属亡国主题,但各自聚焦于祭祀象征、人才价值、建筑遗存、因果关联或领土状态等不同维度。

“亡国之社”的单字解释

】:[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没有。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亡国之社”的相关成语

“亡国之社”的关联成语

* 亡国之社的意思 亡国之社的成语解释 亡国之社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