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邦瘁的意思 人亡邦瘁的读音和出处

  • rén
  • wáng
  • bāng
  • cuì
成语名称:
人亡邦瘁
成语拼音:
[rén wáng bāng cuì]
成语解释: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成语出处: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
成语例句:
李光《赠稚兰》诗:“神憎鬼瞰知君忿,人亡邦瘁知君恼。”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人亡邦瘁
英文翻译:
The country is devastated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人亡邦瘁”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紧缩式成语 R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邦国殄瘁 贤人 天下 邦国 贤者 不在位 国家 衰败
更多含义:
“人亡邦瘁”出自《诗经·大雅·瞻卬》,特指贤臣或关键人物去世后国家陷入困境,强调人才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作用。与“唇亡齿寒”不同,后者比喻双方依存关系,侧重利益关联,如国家或团体间的互助。相较于“国破家亡”侧重国家覆灭引发的家庭悲剧,“人亡邦瘁”更聚焦核心人物缺失带来的政治危机。“树倒猢狲散”描述势力瓦解后追随者离散的现象,含贬义色彩,而“人亡邦瘁”不带情感倾向,仅陈述客观因果。与“人亡政息”相比,二者都强调人与制度的关联,但“人亡政息”专指政策随制定者死亡而废止,适用范围更具体。这些词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事件主体、影响范围及情感色彩上。

“人亡邦瘁”的单字解释

】: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没有。
】:1.国:邦交。友邦。邻邦。2.姓。
】:劳累;疾病:鞠躬尽瘁。心力交瘁。

“人亡邦瘁”的相关成语

“人亡邦瘁”的关联成语

* 人亡邦瘁的意思 人亡邦瘁的成语解释 人亡邦瘁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