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济水的意思 以水济水的读音和出处

  • shuǐ
  • shuǐ
成语名称:
以水济水
成语拼音:
[yǐ shuǐ jǐ shuǐ]
成语解释: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成语例句: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以水濟水
英文翻译:
echo what others say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以水济水”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水的成语 左传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雷同 事情 没有 好处
更多含义:
“以水济水”指用同类事物补充同类事物,比喻方法重复、无效,反而加深矛盾,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强调解决方式不当导致问题恶化。与之相似的“抱薪救火”侧重用错误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加剧灾祸,如《史记》中魏国割地求和反遭侵略,两者都体现错误策略的负面后果,但“以水济水”更突出“同质叠加”的无效性。其他类似词语如“扬汤止沸”强调治标不治本,“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则直接描述加剧矛盾的行为或处境,而“以水济水”隐含对方法本身的否定,暗示应寻求差异化策略。这些成语均揭示处理问题需避免简单化思维,但侧重点不同,“以水济水”更强调重复手段的徒劳性。

“以水济水”的单字解释

】: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以水济水”的相关成语

“以水济水”的关联成语

“以水济水”造句

若厨师只懂得“以水济水”,这样的汤谁愿意喝?

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同则相反,“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君臣之间,也应仿效这种关系,而不能一味不负责任地赞同君王,“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以水济水的意思 以水济水的成语解释 以水济水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