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的意思 击钵催诗的读音和出处

  • cuī
  • shī
成语名称:
击钵催诗
成语拼音:
[jī bō cuī shī]
成语解释:
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成语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俱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限时成诗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撃鉢催詩
英文翻译:
To make a poem with a bowl
成语故事:
击钵催诗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击钵催诗”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敏捷
更多含义:
“击钵催诗”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典故与使用场景,该成语源自南朝萧子良与文人聚会作诗的轶事,以击钵声限定创作时间,强调即兴创作与外部压力下的文思敏捷,而“七步成诗”侧重危急时刻的急智,如曹植七步内完成诗作以自救,“斗酒百篇”突出豪饮状态下的创作力,如李白饮酒赋诗的潇洒,“倚马可待”则形容文思迅捷,常用于公文或文章写作,强调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作品,此外,“刻烛成诗”与“击钵催诗”相似,均以限时创作的方式考验才华,但前者以烛火燃烧为计时工具,后者以击钵声为信号,细节上略有差异,总体而言,这些成语虽都涉及快速创作,但“击钵催诗”更强调集体活动中的竞技性与仪式感,其他成语则多聚焦个人才思或特定情境下的表现。

“击钵催诗”的单字解释

】: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1.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用来盛放东西或研磨药物。2.钵多罗(梵语音译词)的简称。和尚盛饭的器具。
】:1.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图书馆来信,催他还书。2.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催生。催眠。催肥。3.姓。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2.(Shī)姓。

“击钵催诗”的相关成语

“击钵催诗”的关联成语

* 击钵催诗的意思 击钵催诗的成语解释 击钵催诗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