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天宪的意思 口含天宪的读音和出处

  • kǒu
  • hán
  • tiān
  • xiàn
成语名称:
口含天宪
成语拼音:
[kǒu hán tiān xiàn]
成语解释: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成语例句:
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汉书》上有一句云,‘口含天宪’,此之谓也。”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说话就是法律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口含天寰
英文翻译:
It's natural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口含天宪”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K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朝廷 法令 比喻 说话 就是 法律 可以 决定 生死
更多含义:
“口含天宪”特指掌权者言语具有法律效力,强调个人权威凌驾于制度之上,常用于描述专制统治者,含贬义,“金口玉言”侧重尊贵者话语的不可更改性,多用于帝王或权威人物,中性偏褒,“一言九鼎”强调承诺的分量重或影响力大,适用于信誉卓著者,属褒义,“言出法随”指法令颁布后严格执行,侧重政令的权威性与执行力,不带情感色彩,而“口含天宪”则突出统治者个人意志对法律的替代,具有独断专行的意味,与“令行禁止”不同,后者强调纪律严明,不含个人权威色彩,与“说一不二”相比,“口含天宪”更强调权力阶层的制度性特权,而非单纯的性格强势。

“口含天宪”的单字解释

】: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1.法令:宪令。2.宪法:立宪。违宪。宪章。3.姓。

“口含天宪”的近义词

“口含天宪”的相关成语

“口含天宪”的关联成语

“口含天宪”造句

在封建社会里,有权势的人口含天宪,肆意鱼肉百姓。

遥想刘瑾当年,手握重权,口含天宪,连战连捷,心气难免大壮。

字,为当朝三公笔墨,到了他们那一个层次,都口含天宪,一句话就是天意。

口含天宪万道臣,率土之滨仙佛顺,众生替我披甲胄,我为众生闭幽冥。

古代可是一个威权的时代,皇帝的话就是对的,就是法律,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口含天宪的说法了。

* 口含天宪的意思 口含天宪的成语解释 口含天宪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