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吹箫的意思 吴市吹箫的读音和出处

  • shì
  • chuī
  • xiāo
成语名称:
吴市吹箫
成语拼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成语解释: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成语例句:
梁遇春《谈“流浪汉”》:“Goldsmith吴市吹箫,靠着他的口笛遍游大陆。”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吴市吹簫
英文翻译:
beg about the streets by playing an instrument
成语故事:
吴市吹箫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吴市吹箫”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史记的成语 春秋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古国 吹箫乞食 比喻 行乞
更多含义:
“吴市吹箫”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特指伍子胥逃亡吴国时在街市吹箫乞食,后比喻有才者在困境中隐忍求生或借才艺求助他人,典故背景与人物命运关联紧密,与其他典故类成语相比,其核心在于“以才求存”而非单纯描述落魄,例如“乞食吹箫”与之近义,但更强调行乞行为,而“卧薪尝胆”侧重复仇的隐忍,“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则专指勤学苦读,此外,“吴市吹箫”与“牛衣对泣”“筚路蓝缕”等词皆有逆境之意,但前者突出才艺与生存的关联,后者分别侧重贫寒夫妻的哀伤与创业艰辛,再如“弹铗而歌”虽也涉及才艺自荐,但目的指向索求待遇而非求生,因此“吴市吹箫”的独特性在于将才华、落魄、求生三者融为一体,兼具悲情色彩与抗争精神。

“吴市吹箫”的单字解释

】:1.周朝国名(?—前473)。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2—280)。孙权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建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也称孙吴或东吴。为晋所灭。2.十国之一(902—937)。杨行密建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南唐所灭。
】:1.做买卖的地方:开市。上市。2.城市:市区。市容。3.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市等。4.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市尺。5.买:市贱鬻贵。
】: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2.吹气演奏:吹笛子。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5.吹捧:又吹又拍。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也叫洞箫。管乐器。竹制,单管直吹,上有吹孔及六个音孔,发音清幽。常用于独奏及合奏。

“吴市吹箫”的近义词

“吴市吹箫”的相关成语

“吴市吹箫”的关联成语

* 吴市吹箫的意思 吴市吹箫的成语解释 吴市吹箫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