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口卷舌的意思 噤口卷舌的读音和出处

  • jìn
  • kǒu
  • juàn
  • shé
成语名称:
噤口卷舌
成语拼音:
[jìn kǒu juàn shé]
成语解释:
谓缄默不言。
成语出处:
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成语例句:
清·王韬《弢园文录·洋务下》:“至此几于噤口卷舌,而绝不敢复措其手足。”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不说话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噤口卷舌
英文翻译:
To shut up one's tongu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噤口卷舌”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缄默 不言
更多含义:
“噤口卷舌”强调因恐惧或压力而不敢说话,通过“噤口”和“卷舌”两个动作突出沉默状态,常用于形容被迫保持缄默的场景,如《后汉书》中记载的政治高压环境,与之相比,“噤若寒蝉”侧重因外界威慑产生的集体性沉默,如臣子在君王面前的谨慎,“守口如瓶”则强调主观保守秘密,如不泄露隐私或机密,“三缄其口”源于典故,侧重主动避祸或谨慎表态,如涉及敏感话题时的回避,“讳莫如深”多指对事实的刻意隐瞒,如掩盖丑闻或矛盾,总体而言,“噤口卷舌”更突出被迫沉默的肢体化表达,其他词语或强调心理动机,或侧重情境特征,用法存在细微差异。

“噤口卷舌”的单字解释

】:1.闭口不作声:噤声。2.因冷而哆嗦:打寒噤。
】: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噤口卷舌”的近义词

“噤口卷舌”的相关成语

“噤口卷舌”的关联成语

* 噤口卷舌的意思 噤口卷舌的成语解释 噤口卷舌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