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读音和出处

  • jiāng
  • zhī
  • xiān
  • zhī
成语名称: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成语解释: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成语例句: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毛泽东选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同将夺固予
结构类型:
复句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与,不能读作“yù”。
繁体字形:
將慾取之,必先與之
英文翻译:
If you want to take it, you have to deal with it first
成语故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复句式成语 八字成语 上下句成语 老子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夺取 给予
更多含义: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强调以主动付出换取长远利益,常用于战略或人情往来,如商业合作或人际交往,核心在于“先予后取”的主动布局。与之相比,“欲擒故纵”侧重通过暂时放松控制实现掌控,多用于情感或计谋,如审讯或追求中制造心理落差。“抛砖引玉”突出以低价值事物引出高价值回报,常见于讨论或创作场景,如以简单观点激发他人灵感。“舍卒保车”体现牺牲局部保全整体,多用于危机处理,如弃小利避大祸,而“放长线钓大鱼”则强调长期投入换取更大收益,如潜伏侦查或投资布局。这些词语均涉及得失权衡,但“将欲取之”更突出主动给予的预判性,“欲擒故纵”侧重心理操控,“抛砖引玉”聚焦信息交换,“舍卒保车”强调止损逻辑,“放长线”则侧重时间维度上的耐心积累。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单字解释

】:[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近义词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相关成语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关联成语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成语解释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