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智遗身的意思 弃智遗身的读音和出处
- 弃
- 智
- 遗
- 身
- 成语名称:
- 弃智遗身
- 成语拼音:
- [qì zhì yí shēn]
- 成语解释:
-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 成语例句: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棄智遺身
- 英文翻译:
- To abandon one's mind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弃智遗身”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Q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斗智 忘记
- 更多含义:
- “弃智遗身”是道家思想中的独特概念,强调摒弃智巧与身体欲望,以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其核心在于彻底摆脱人为的干预,如《道德经》所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与世俗价值观形成鲜明对立,类似的成语如“大智若愚”侧重表面愚钝而内藏智慧,强调智慧的表现形式而非否定智慧本身,“明哲保身”源自《诗经》,指通过谨慎言行避免灾祸,带有现实功利色彩,与“弃智遗身”超越功利的目的不同,“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主张隐藏锋芒以等待时机,本质是策略性退让,仍包含对现实利益的追求,而“坐忘”虽同为道家术语,却特指通过冥想遗忘肢体与知识,更偏向具体修行方法,相比之下,“弃智遗身”具有更强烈的哲学批判性,既否定智巧对自然的扭曲,又否定肉身对精神的束缚,形成对世俗认知的双重超越。
“弃智遗身”的单字解释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弃智遗身”的相关成语
“弃智遗身”的关联成语
弃字的成语
智字的成语
遗字的成语
身字的成语
弃开头的成语
智开头的成语
遗开头的成语
身开头的成语
qi的成语
zhi的成语
yi的成语
shen的成语
qzys的成语
弃智什么什么的成语
弃什么遗什么的成语
弃什么什么身的成语
什么智遗什么的成语
什么智什么身的成语
什么什么遗身的成语
* 弃智遗身的意思 弃智遗身的成语解释 弃智遗身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