弢迹匿光的意思 弢迹匿光的读音和出处

  • tāo
  • guāng
成语名称:
弢迹匿光
成语拼音:
[tāo jì nì guāng]
成语解释:
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成语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不出风头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弢跡匿光
英文翻译:
To disappea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弢迹匿光”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T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隐藏 行迹 光彩
更多含义:
“弢迹匿光”强调隐藏行迹与光芒,多指主动收敛锋芒、隐匿行踪,侧重彻底隐没不为人知,如《晋书·宣帝纪》中形容司马懿避世待时,与“韬光养晦”相比,后者更侧重暂时收敛才能、等待时机,带有策略性,如《旧唐书》中李泌隐居修道以待出仕。“深藏若虚”侧重内在才华的谦虚不露,如《史记》中老子教诲孔子之言,而“大智若愚”则强调智慧者外显愚钝,如苏轼评晁错时所用。“不露圭角”专指不显露锋芒,如欧阳修评价吕公著性格沉稳,而“和光同尘”则带有融入世俗、避免冲突的处世态度,如《道德经》中“挫其锐,解其纷”的哲学思想,这些词语在隐藏程度、动机及适用范围上各有侧重。

“弢迹匿光”的单字解释

】:同“”。多用于人名。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弢迹匿光”的近义词

“弢迹匿光”的相关成语

“弢迹匿光”的关联成语

* 弢迹匿光的意思 弢迹匿光的成语解释 弢迹匿光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