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状可掬的意思 憨状可掬的读音和出处

  • hān
  • zhuàng
成语名称:
憨状可掬
成语拼音:
[hān zhuàng kě jū]
成语解释: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成语例句:
他那憨状可掬的样子让人发笑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招人喜爱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憨狀可掬
英文翻译:
Charmingly naiv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憨状可掬”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人物外貌的成语 神情的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可掬 可以 手捧 形容 顽皮 单纯 幼稚 样子 充溢 招人 喜爱
更多含义:
“憨状可掬”侧重于形容人或动物憨厚笨拙的外在形态,强调笨拙中透出的可爱,如熊猫的憨态,常用于具体情境中的直观描述,而“天真烂漫”强调性格单纯无邪,不涉及形态,如孩童的纯真,“憨态可掬”与“憨状可掬”语义接近,但前者更突出“神态”而非“形态”,例如形容人傻笑时的可爱,而“呆头呆脑”“傻里傻气”偏向贬义,形容愚笨迟钝,缺乏灵气,无可爱成分,“稚气未脱”强调年龄小或性格幼稚,不涉及憨厚笨拙的特质,相比之下,“憨状可掬”更聚焦于外在的笨拙与内在的质朴结合后产生的亲切感,常用于描述动物或人的动作、表情,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憨状可掬”的单字解释

】:1.傻;痴呆:憨痴。憨笑。又憨又傻。2.朴实;天真:憨直。憨厚。憨态可掬。3.姓。
】:1.形状;样子:状态。奇形怪状。2.情况:状况。病状。罪状。3.陈述或描摹:状语。不可名状。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状。行状。5.指诉状:状纸。告状。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状。委任状。
】:[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1.两手捧(东西)。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憨态可掬。2.姓。

“憨状可掬”的近义词

“憨状可掬”的相关成语

“憨状可掬”的关联成语

* 憨状可掬的意思 憨状可掬的成语解释 憨状可掬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