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的意思 敲诈勒索的读音和出处

  • qiāo
  • zhà
  • suǒ
成语名称:
敲诈勒索
成语拼音:
[qiāo zhà lè suǒ]
成语解释: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成语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成语例句:
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曲波《林海雪原》三三)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勒,不能读作“lèi”。
繁体字形:
敲詐勒索
英文翻译:
blackmail and impose exactions o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敲诈勒索”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Q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依仗 权势 抓住 把柄 采取 手段 索取 钱财
更多含义:
敲诈勒索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手段和目的,敲诈勒索指以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强行索取财物,强调利用他人恐惧心理达到目的,常见于法律语境,如“他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刑”,而“巧取豪夺”侧重于用欺骗或暴力夺取财物或权力,如“商人巧取豪夺霸占土地”,手段包含智谋与蛮力,“威逼利诱”强调威胁与诱惑并用,不限于财物获取,如“威逼利诱迫使对方妥协”,适用范围更广,“强取豪夺”则突出直接使用暴力或权力抢夺,如“敌军强取豪夺百姓物资”,行为更公开粗暴,此外,“敲竹杠”多指借机抬高价格或讹诈钱财,如“出租车司机对游客敲竹杠”,行为场景相对具体。

“敲诈勒索”的单字解释

】: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1.欺骗:欺诈。诈财。诈取。兵不厌诈。2.假装:诈降。诈死。3.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他是拿话诈我,我一听就知道。
】:[lè]1.带嚼子的马笼头。2.收住缰绳不让骡马等前进:悬崖勒马。3.强制;逼迫:勒令。勒派。勒索。4.统率:亲勒六军。5.姓。6.雕刻:勒石。勒碑。7.勒克斯的简称。1流(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地照在1平方米面积上时的光照度是1勒。[lēi]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紧:行李没有捆紧,再勒一勒。中间再勒根绳子就不会散了。袜带儿太紧,勒得腿肚子不舒服。
】: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麻索。绞索。铁索桥。2.姓。3.搜寻;寻找:搜索。遍索不得。4.要;取:索取。索还。索价。5.孤单:离群索居。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敲诈勒索”的反义词

“敲诈勒索”的近义词

“敲诈勒索”的相关成语

“敲诈勒索”的关联成语

“敲诈勒索”造句

他专门搜寻别人的隐私进行敲诈勒索

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这帮***的团伙,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在封建社会里,官吏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帮狗官纠结在一起,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对百姓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旅客的坏分子必须绳之以法。

他花天酒地,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已经到了卑鄙无耻的地步。

这帮家伙到处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盖儿:你根本就是要来,扯皮投机与敲诈勒索.你一分钱也休想!

他因干过一起残忍的敲诈勒索而出名.

* 敲诈勒索的意思 敲诈勒索的成语解释 敲诈勒索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