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诛的意思 斧钺之诛的读音和出处

  • yuè
  • zhī
  • zhū
成语名称:
斧钺之诛
成语拼音:
[fǔ yuè zhī zhū]
成语解释: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成语出处:
《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成语例句: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泛指死刑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斧鉞之誅
英文翻译:
death senten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斧钺之诛”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庄子的成语 大的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兵器 大斧 杀死 杀人 刑罚 泛指 死刑
更多含义:
“斧钺之诛”特指以斧钺为刑具的处决方式,强调刑罚的严酷性与权威性,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权臣对重罪者的公开惩治,如“严刑峻法”泛指法律条文与执行手段的严厉,不限于具体刑具,“明正典刑”侧重依法公开处决,突出程序合法性,而“斧钺之诛”更强调刑具的象征意义与威慑力,与“刀锯鼎镬”类似,后者泛指各种酷刑工具,涵盖范围更广,此外,“诛九族”“凌迟处死”等词侧重刑罚的残酷性与牵连范围,与“斧钺之诛”在语义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前者强调株连,后者强调处决方式,总体而言,这些词语的区别在于刑罚手段的具体性、残酷程度的指向性以及使用场景的针对性。

“斧钺之诛”的单字解释

】:1.斧子:板斧。2.古代一种兵器:斧钺。
】: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谴责:口诛笔伐。2.杀(有罪的人):害民者诛。3.要求:诛求无时。

“斧钺之诛”的相关成语

“斧钺之诛”的关联成语

* 斧钺之诛的意思 斧钺之诛的成语解释 斧钺之诛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