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烂朝报的意思 断烂朝报的读音和出处

  • duàn
  • làn
  • cháo
  • bào
成语名称:
断烂朝报
成语拼音:
[duàn làn cháo bào]
成语解释: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成语出处: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成语例句:
真令人莫名其妙。无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视他为断烂朝报,要束诸高阁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用的资料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斷爛朝報
英文翻译:
worthless record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断烂朝报”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春秋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形容 陈腐 杂乱 朝报 传抄 皇帝 诏令 官员 奏章 文件 没有 价值 历史
更多含义:
“断烂朝报”出自《宋史·王安石传》,原指残缺杂乱的朝廷公告,后形容内容零散、价值低劣的文字材料,强调材料本身的杂乱无章与无用,多用于批评官方文书或敷衍文章,例如“这份报告敷衍了事,简直是断烂朝报”。与之相比,“断章取义”侧重故意截取片段曲解原意,如“别断章取义歪曲我的观点”。“断编残简”特指古籍残缺不全,但仍有研究价值,如“这批出土竹简虽是断编残简,却填补了历史空白”。“支离破碎”适用范围更广,可形容事物结构散乱,如“地震后房屋支离破碎”,或抽象概念如“记忆支离破碎”。而“断烂朝报”专指文字材料的低劣杂乱,强调整体无价值,与其他词语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

“断烂朝报”的单字解释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cháo]1.朝廷(跟“野”相对):上朝。在朝党(执政党)。2.朝代:唐朝。改朝换代。3.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时期:康熙朝。4.朝见;朝拜:朝觐。朝顶。5.面对着;向:脸朝里。坐东朝西。6.表示动作的方向:朝南开门。朝学校走去。7.姓。[zhāo]1.早晨:朝阳。一朝一夕。朝令夕改。2.日;天:今朝。一朝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断烂朝报”的反义词

“断烂朝报”的相关成语

“断烂朝报”的关联成语

“断烂朝报”造句

这些旧资料数据都是断烂朝报了,可以扔掉了。

"王介甫谓'《春秋》为断烂朝报',天古卓识!余尝谓'《周易》为古雅庙签',与介甫语无意成一巧对。

真不如趴着看看以前的是非,哪怕是“断烂朝报”,也是可爱极了的一群人。

但这个观点不幸早已成为历史的“断烂朝报”。

可是王安石却说那不过是“断烂朝报”,也就是零乱的政府公报。

民族的历史记忆不是失去了生命的断烂朝报,而是无声的号角,在吁请后人的警惕。

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而“大人”们的倒下,又与王安石将孔夫子的《春秋》蔑视为“断烂朝报”,也就是陈旧、残缺的故纸堆密切相关。

* 断烂朝报的意思 断烂朝报的成语解释 断烂朝报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