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罪的意思 无形之罪的读音和出处

  • xíng
  • zhī
  • zuì
成语名称:
无形之罪
成语拼音:
[wú xíng zhī zuì]
成语解释:
犹言莫须有之罪。
成语出处:
《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無形之辠
英文翻译:
Crime without form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无形之罪”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犹言 莫须有
更多含义:
“无形之罪”强调罪行本身无具体形态,难以被察觉或举证,如心理操控、网络暴力等隐蔽伤害,侧重罪行的抽象性和不可见性,其他类似成语如“莫须有”指凭空捏造罪名,如岳飞冤案,强调诬陷行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为强加罪名而找借口,突出主观恶意,“含沙射影”指暗中诽谤,间接攻击,侧重手段的隐蔽性,“指鹿为马”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强调权力者对事实的扭曲,这些词语多描述诬陷行为或诬告手段,而“无形之罪”更注重罪行本身的隐蔽特质,不必然涉及诬告,可能真实存在但难以被传统方式界定。

“无形之罪”的单字解释

】:[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无形之罪”的相关成语

“无形之罪”的关联成语

* 无形之罪的意思 无形之罪的成语解释 无形之罪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