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兵之计的意思 曳兵之计的读音和出处

  • bīng
  • zhī
成语名称:
曳兵之计
成语拼音:
[yè bīng zhī jì]
成语解释:
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成语出处:
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曳兵之計
英文翻译:
A plan to drag down the troop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曳兵之计”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敌人 引入
更多含义:
“曳兵之计”指在战斗中佯装败退,诱敌追击,伺机反击,强调战术性撤退与伏击结合,多用于军事场景,“缓兵之计”侧重拖延时间,通过谈判或借口争取喘息机会,无诱敌意图,“欲擒故纵”强调先放松控制使对方松懈,常用于心理博弈或策略操控,“以退为进”泛指暂时退让以实现更大目标,适用范围更广,不局限于战场,“金蝉脱壳”则强调用计脱身,重点在隐蔽逃离而非反击,各成语核心区别在于策略目的与实施手段的差异。

“曳兵之计”的单字解释

】:拖;拉;牵引:摇曳。曳光弹。弃甲曳兵。
】: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曳兵之计”的相关成语

“曳兵之计”的关联成语

* 曳兵之计的意思 曳兵之计的成语解释 曳兵之计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