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的意思 曾参杀人的读音和出处

  • zēng
  • shēn
  • shā
  • rén
成语名称:
曾参杀人
成语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
成语解释:
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成语例句:
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曾參殺人
英文翻译:
zeng shen has killed a person
成语故事:
曾参杀人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曾参杀人”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战国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差错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流言 可畏
更多含义:
“曾参杀人”出自《战国策》,强调谣言多次传播后动摇至亲信任,典故中曾参母亲三次听闻儿子杀人,最终信以为真,揭示反复谣言对人心的摧毁性,其他类似成语侧重不同,“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比喻谣言经多人传播后易被当真,但未强调对至亲的影响,“众口铄金”出自《国语》,侧重舆论力量可混淆是非,强调集体言论的压迫性而非谣言重复性,“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强调长期诽谤的累积效应,与“曾参杀人”相似但更突出时间跨度,“指鹿为马”出自《史记》,侧重掌权者公然颠倒黑白,与谣言传播无关,而“曾参杀人”更聚焦于普通人对谣言的被动接受与信任崩塌,这些成语均涉及谎言危害,但诱因、主体与结果各有侧重。

“曾参杀人”的单字解释

】:[zēng]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祖父的父亲)。曾孙(孙子的儿子)。2.古又同“”。[céng]1.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曾。曾来过。2.古又同“”。
】:[cān]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2.中药名:人参。党参。[cēn]〔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cī)不齐”、“参差(cī)错落”。[sān]古同“”,三的大写。
】: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曾参杀人”的近义词

“曾参杀人”的相关成语

“曾参杀人”的关联成语

“曾参杀人”造句

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

在非理性思维的指引下,才会出现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杀人谣言。

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

如果这些没有根据的谣言一再传来,就可能发生曾参杀人的效果。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產生怀疑。

曾参杀人的故事证明三人成虎的可怕。

谎言与流言的可怕,犹如曾参杀人

* 曾参杀人的意思 曾参杀人的成语解释 曾参杀人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