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围匡的意思 杨虎围匡的读音和出处

  • yáng
  • wéi
  • kuāng
成语名称:
杨虎围匡
成语拼音:
[yáng hǔ wéi kuāng]
成语解释: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成语例句: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崔千牛与你家红绡,那些似杨虎围匡,空省识明妃画像。”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复杂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楊虎圍匡
英文翻译:
Yang huweikuang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杨虎围匡”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复杂式成语 虎的成语 史记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匡人 以为 拘焉 后因 貌似 产生
更多含义:
“杨虎围匡”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典故来源与侧重点不同,该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孔子因外貌与阳虎相似而被匡地人误认为仇敌围困,强调因误会或相貌相似引发的困境,如“李代桃僵”源于乐府诗,指主动代替或代人受过,侧重牺牲一方保全另一方,如“张冠李戴”强调因疏忽或认知错误将对象混淆,如“指鹿为马”则突显故意颠倒黑白、利用权势扭曲事实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欺骗性与权力压迫,而“三人成虎”侧重谣言传播导致真相被掩盖,强调群体心理的误导性,相比之下,“杨虎围匡”更突出身份误认引发的被动困境,不涉及主观欺骗或主动替代,多用于形容无辜受累的遭遇。

“杨虎围匡”的单字解释

】: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造纸等用。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1.环绕;包围:围绕。围城。2.四周:周围。外围。3.围子,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床围。4.某些物体的周长:腰围。胸围。5.量词。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或两只胳膊合拢起来的长度为一围:腰大十围。树大十围。
】:1.纠正:匡谬。2.救;帮助:匡助。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5.姓。

“杨虎围匡”的相关成语

“杨虎围匡”的关联成语

* 杨虎围匡的意思 杨虎围匡的成语解释 杨虎围匡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