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剩竹的意思 武昌剩竹的读音和出处

  • chāng
  • shèng
  • zhú
成语名称:
武昌剩竹
成语拼音:
[wǔ chāng shèng zhú]
成语解释: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成语出处:
《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成语例句:
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明凌濛初《小引》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武昌剩竹
英文翻译:
Wuchangleftover bamboo
成语故事:
武昌剩竹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武昌剩竹”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尚可 备用 材料
更多含义:
“武昌剩竹”出自《晋书·陶侃传》,特指陶侃节俭积存竹头,后用于应急,强调废物利用或节俭以备后用,其内涵包含具体典故和物尽其用的智慧,类似成语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侧重积累过程,不强调“废物”属性,“积少成多”泛指微小事物累积成规模,“集腋成裘”突出珍贵材料的汇聚,而“废物利用”为现代词语,直白表达回收概念,缺乏典故色彩,“未雨绸缪”强调事前准备,与“武昌剩竹”的节俭储备有部分重叠,但后者更突出资源再利用的实践性,因此,“武昌剩竹”在语义上兼具节俭、储备、再利用三层含义,且依托历史故事,与其他成语形成文化内涵与侧重点的区别。

“武昌剩竹”的单字解释

】: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1.兴旺;兴盛:昌盛。昌明。2.正当(dàng);美好:昌言。3.姓。
】: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2.姓。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武昌剩竹”的近义词

“武昌剩竹”的相关成语

“武昌剩竹”的关联成语

* 武昌剩竹的意思 武昌剩竹的成语解释 武昌剩竹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