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得的意思 求之不得的读音和出处

  • qiú
  • zhī
成语名称:
求之不得
成语拼音:
[qiú zhī bù dé]
成语解释: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成语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成语例句:
岂有此理!你老弟台肯栽培,那是求之不得的,那里有甚委屈的话。(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
结构类型:
补充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得,不能读作“dě”。
繁体字形:
裘之不得
英文翻译:
exceedingly welcome
成语故事:
求之不得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求之不得”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补充式成语 初中生成语 人物心理的成语 盼望的成语
成语关注:
追求 可是 得不到 用来 突出 渴求 想往 感情

“求之不得”的单字解释

】: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求之不得”的反义词

“求之不得”的近义词

“求之不得”的相关成语

“求之不得”的关联成语

“求之不得”造句

彭三爹正求之不得,脸上笑得像一朵八月金丝菊……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这样的好事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这是求之不得的美差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有机会进修,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谁能够放弃啊!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

他说要把这本书送给我,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他给我这个辛苦的差事,以为是折磨我,怎知我求之不得,这正好考验一下我自己的耐力。

窈窕妻子,君子好逑,左右思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妻子,短新发之。7.30妻想你,让我彻夜不眠,想念你和你相伴终生。

* 求之不得的意思 求之不得的成语解释 求之不得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