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肤的意思 汗流浃肤的读音和出处

  • hàn
  • liú
  • jiā
成语名称:
汗流浃肤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fū]
成语解释:
见“汗流浃体”。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汗流浹膚
英文翻译:
the sweat broke out all over one 's body and trickled down his back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汗流浃肤”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紧缩式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汗流浃体
更多含义:
“汗流浃肤”强调汗水浸透皮肤表层,多用于形容因炎热或轻度运动导致的出汗,而“汗流浃背”侧重背部被汗水湿透,常比喻紧张、惶恐或高强度劳作后的状态,如《后汉书》中“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两者程度和情感色彩不同。“挥汗如雨”突出汗水密集如雨点,多用于群体性劳动或极度炎热的场景,如工地劳作或盛夏集会。“汗如雨下”侧重汗水流下的动态,可用于形容突发性紧张或剧烈运动后的状态,如演讲失误或短跑冲刺。“大汗淋漓”则强调全身湿透的视觉效果,适用范围更广,既可指运动后的畅快,也可指病态虚弱。“殚精竭虑”等词虽表辛苦,但侧重精神消耗而非生理出汗。

“汗流浃肤”的单字解释

】:[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湿透:汗流浃背。
】:1.皮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2.表面的;浮浅:肤浅。肤泛。

“汗流浃肤”的近义词

“汗流浃肤”的相关成语

“汗流浃肤”的关联成语

* 汗流浃肤的意思 汗流浃肤的成语解释 汗流浃肤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