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跄跄的意思 济济跄跄的读音和出处

  • qiàng
  • qiàng
成语名称:
济济跄跄
成语拼音:
[jǐ jǐ qiàng qiàng]
成语解释:
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跄跄:走路符合礼节。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朝庭之美,济济跄跄。”
成语例句: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仪式将要开始之前,左文右武,整整齐齐,济济跄跄。”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队列整齐有礼节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濟濟蹌蹌
英文翻译:
To help others stumb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济济跄跄”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庄严 恭敬 样子 符合 礼节 形容
更多含义:
“济济跄跄”与类似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语义侧重点和使用场景,“济济跄跄”多形容人多而有序,仪态庄重,常见于描述正式场合的人群,如“大殿上群臣济济跄跄”。“济济一堂”强调人才或宾客聚集,侧重精英荟萃。“踉踉跄跄”则形容个人走路不稳,与群体无关。“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侧重人多拥挤,场面喧闹,不强调秩序感。“人山人海”仅突出数量庞大,无仪态或秩序含义。“鱼贯而入”强调依次行进,动作连贯。这些词语虽都涉及“人多”或“动作”,但语境与细节差异明显,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

“济济跄跄”的单字解释

】:[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qiàng]〔踉(liàng)跄〕走路不稳:他跄了一下,险些跌倒。。[qiāng]1.〔跄跄〕形容行走合乎礼节。2.(蹌)
】:[qiàng]〔踉(liàng)跄〕走路不稳:他跄了一下,险些跌倒。。[qiāng]1.〔跄跄〕形容行走合乎礼节。2.(蹌)

“济济跄跄”的相关成语

“济济跄跄”的关联成语

* 济济跄跄的意思 济济跄跄的成语解释 济济跄跄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