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的拼音、读法、笔顺
读音
英语
笔画数
11部首
[氵] 三点水笔画顺序
- 丶丶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更新时间 | 2024年 |
---|---|
汉字 | 淖 |
读音 |
|
注音 | ㄋㄠˋ|ㄔㄨㄛˋ|ㄓㄨㄛ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DD6 |
其它编码 | 五笔:ihjh 仓颉:eyaj 郑码:vike 四角:31146 |
笔顺编码 | 44121251112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
五笔笔顺 | 点 点 提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
基本字义
● 淖
nào ㄋㄠˋ
烂泥,泥沼:泥淖。污淖。淖泞(泥泞)。〔淖尔〕蒙语,湖泊,如:“罗布淖淖”(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柔和。其它字义
● 淖
chuò ㄔㄨㄛˋ
◎ 古同“绰”,绰约。
其它字义
● 淖
zhuō ㄓㄨㄛˉ
◎ 姓。
英语 slush; mud
德语 Schneematsch (S),Nao (Eig, Fam)
法语 beau
详细字义
◎ 淖 nào
〈名〉
(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2) 同本义 [mire]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4) 流体 [fluid]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5) 姓
词性变化
◎ 淖 nào
〈形〉
(1) 湿润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烂泥。如:「泥淖」。《左传·成公十六年》:「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聊斋志异·卷一·王成》:「见往来行人,践淖没胫,心畏苦之。」
形湿润。《管子·地员》:「五粟之状,淖而不肕。」
淖【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奴敎切,音鬧。《說文》泥也。《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註》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與繛綽𠀤同。《說文》𦅻也。《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註》淖約,柔弱貌。
说文解字
淖【卷十一】【水部】
泥也。从水卓聲。奴教切
说文解字注
(淖)泥也。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从水。卓聲。奴敎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