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钟掩耳的意思 盗钟掩耳的读音和出处

  • dào
  • zhōng
  • yǎn
  • ěr
成语名称:
盗钟掩耳
成语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例句:
《旧唐书·哀帝纪论》:“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定语、宾语;指自欺欺人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盗鐘掩耳
英文翻译:
To steal a bell and hide one's ears
成语故事:
盗钟掩耳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盗钟掩耳”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春秋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乐器 捂住 耳朵 比喻 自欺欺人
更多含义:
“盗钟掩耳”与其他类似成语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动机与讽刺角度的不同,该成语源自《吕氏春秋》,字面指盗钟者捂耳自欺,强调明知行为荒谬却强行掩饰的愚蠢,讽刺对象侧重于自我蒙蔽的主动行为,而“掩耳盗铃”与之同源同义,仅典故细节存在版本差异,相比之下,“自欺欺人”适用范围更广,包含欺骗他人与自我欺骗的双重含义,“一叶障目”则侧重因片面认知导致的判断失误,强调被表象迷惑而非主动掩饰,“此地无银三百两”着重于拙劣掩饰反而暴露真相的反讽效果,这些成语虽都涉及认知偏差,但“盗钟掩耳”独特之处在于将物理感官的封闭(捂耳)与心理认知的扭曲(自欺)形成强烈对照,突显行为与逻辑的自相矛盾。

“盗钟掩耳”的单字解释

】: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5.姓。6.同“”。
】:1.遮盖;掩蔽:掩口而笑。掩人耳目。掩着怀(上衣遮盖住胸膛而不扣纽扣)。2.关;合:掩卷。虚掩着房门。3.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掩了一下。4.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掩杀。掩捕。
】: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盗钟掩耳”的近义词

“盗钟掩耳”的相关成语

“盗钟掩耳”的关联成语

* 盗钟掩耳的意思 盗钟掩耳的成语解释 盗钟掩耳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