硁硁之愚的意思 硁硁之愚的读音和出处

  • kēng
  • kēng
  • zhī
成语名称:
硁硁之愚
成语拼音:
[kēng kēng zhī yú]
成语解释: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自谦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硁硁之愚
英文翻译:
Foolishnes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硁硁之愚”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AABC式的成语 K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浅陋 固执 样子 坚持 看法 谦词
更多含义:
“硁硁之愚”出自《论语》,特指人固执浅薄而不懂变通,强调因见识狭窄导致的愚昧,侧重性格缺陷,带有明显贬义。“刚愎自用”突出自负傲慢,拒绝他人意见,核心在于态度强硬而非智力不足。“固执己见”更中性,仅描述坚持己见的行为,不涉及对能力或品格的评价。“一意孤行”强调明知错误仍独断专行,隐含对后果的消极预判。“墨守成规”侧重守旧不变,与创新对立,多用于批评方法僵化。“刻舟求剑”以寓言形式讽刺脱离实际,强调思维僵化,而“硁硁之愚”更直接贬斥性格中的偏执,书面色彩较浓。“冥顽不灵”则语气更重,斥责愚钝且难以教化,适用范围更广。这些词语在指责程度、侧重点及使用场景上存在细微差异。

“硁硁之愚”的单字解释

】:拟声词。敲打石头的声音。
】:拟声词。敲打石头的声音。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2.愚弄:为人所愚。3.用于自称的谦辞:愚兄。愚见。愚以为不可。4.姓。

“硁硁之愚”的近义词

“硁硁之愚”的相关成语

“硁硁之愚”的关联成语

* 硁硁之愚的意思 硁硁之愚的成语解释 硁硁之愚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