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豆羹的意思 箪食豆羹的读音和出处

  • dān
  • shí
  • dòu
  • gēng
成语名称:
箪食豆羹
成语拼音:
[dān shí dòu gēng]
成语解释:
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成语例句: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簞食豆羹
英文翻译:
Bean soup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箪食豆羹”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盛饭 竹器 食物 器皿 饭食 羹汤 饮食 比喻
更多含义:
"箪食豆羹"出自《孟子》,字面指一筐饭一豆羹,强调物质贫乏但态度恭敬,常用于形容待客或处事的简朴与真诚,侧重物质匮乏下不失礼节,其他类似成语侧重点不同,"粗茶淡饭"指日常饮食简单,突出生活清苦却甘之如饴,"节衣缩食"强调主动缩减开支以应对困境,侧重经济层面的节俭行为,"一箪一瓢"源自《论语》,形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突出精神富足超越物质贫乏,"布衣蔬食"则直接描绘朴素的生活方式,不涉及精神层面的升华,"饥餐渴饮"仅表达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缺乏文化意蕴,相较之下,"箪食豆羹"更侧重在物质匮乏中保持恭敬态度,具有礼仪文化的象征意义。

“箪食豆羹”的单字解释

】: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箪食豆羹”的相关成语

“箪食豆羹”的关联成语

* 箪食豆羹的意思 箪食豆羹的成语解释 箪食豆羹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