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奋臂的意思 螳螂奋臂的读音和出处

  • táng
  • láng
  • fèn
成语名称:
螳螂奋臂
成语拼音:
[táng láng fèn bì]
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唐 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成语例句:
〖示例〗却乃提一旅之师,抗百万之众,何异螳螂奋臂,羊豚鼓鬣。 ★明 徐复祚《投梭记 却说》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螳蜋奮臂
英文翻译:
Mantis arm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螳螂奋臂”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力量的成语 T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螳臂当车 比喻 力量 做不到 事情 失败
更多含义:
“螳螂奋臂”与类似成语均描绘自不量力的行为,但侧重点不同。“螳螂奋臂”源自《庄子》,强调以微小力量对抗强敌,含悲壮或讽刺意味,如螳螂举臂挡车,突显勇气与荒谬并存。“螳臂当车”与之同源,更直白强调不自量力的结果。“蚍蜉撼树”出自韩愈,以蚂蚁摇树比喻力量悬殊,侧重对手强大与自身渺小,常用于贬低他人妄图。“以卵击石”强调行为后果的必然失败,突出自取灭亡。“不自量力”为直述性词语,无比喻色彩,泛指高估自身能力。“飞蛾扑火”侧重因盲目追求而陷入危险,隐含自取灭亡的宿命感。“匹夫之勇”强调无谋之勇,与智慧对比,不特指对抗强敌。这些词语在形象来源、情感色彩及使用场景上各有差异,“螳螂奋臂”更具文学性与画面感,多用于形容徒劳抗争的悲情或讽刺。

“螳螂奋臂”的单字解释

】:螳螂:螳臂当车。
】:见〔蟑螂〕、〔螳螂〕、〔蜣螂〕
】:1.鼓起劲来;振作:振奋。兴奋。勤奋。2.摇动;举起:奋臂高呼。奋笔疾书。3.姓。
】:[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螳螂奋臂”的近义词

“螳螂奋臂”的相关成语

“螳螂奋臂”的关联成语

* 螳螂奋臂的意思 螳螂奋臂的成语解释 螳螂奋臂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