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的意思 袖手旁观的读音和出处
- 袖
- 手
- 旁
- 观
- 成语名称:
- 袖手旁观
- 成语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成语解释:
-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 成语例句:
- 荪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袖手旁观。(茅盾《子夜》四)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类型:
- 偏正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手,不能读作“sǒu”。
- 繁体字形:
- 袖手旁觀
- 英文翻译:
-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a thing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袖手旁观”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韩愈的成语 初中生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把手 袖子 形容 置身事外 过问 不予 袖手
- 更多含义:
- “袖手旁观”强调置身事外,不参与也不帮助,侧重消极态度,常用于批评他人冷漠,如“朋友有难怎能袖手旁观”,“冷眼旁观”则突出冷静或冷漠的观察,可能隐含客观立场,如“他冷眼旁观事态发展”,“坐视不理”直接表明不采取行动,多用于指责,如“政府不能坐视不理民生问题”,“隔岸观火”强调在危险或冲突中旁观,甚至带有幸灾乐祸的意味,如“别隔岸观火,小心引火烧身”,“作壁上观”源自历史典故,多用于竞争场景,如“两队交锋,他选择作壁上观”,而“漠不关心”侧重情感上的疏离,如“他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相比之下,“袖手旁观”更突出肢体动作的象征意义,其余词语或强调心理状态,或侧重特定情境,需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袖手旁观”的单字解释
【袖】:1.袖子:袖口。短袖儿。2.藏在袖子里:袖着手。袖手旁观。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旁】:[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傍”,靠。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袖手旁观”的反义词
“袖手旁观”的近义词
从壁上观
作壁上观
冷眼旁观
凭轼旁观
坐观成败
坐视不救
坐视不理
旁观袖手
束手坐视
束手旁观
漠不关心
缩手旁观
置身事外
袖手傍观
袖手充耳
见义勇为
见死不救
趁火打劫
隔山观虎斗
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的相关成语
“袖手旁观”的关联成语
袖字的成语
手字的成语
旁字的成语
观字的成语
袖开头的成语
手开头的成语
旁开头的成语
观开头的成语
xiu的成语
shou的成语
pang的成语
guan的成语
xspg的成语
袖手什么什么的成语
袖什么旁什么的成语
袖什么什么观的成语
什么手旁什么的成语
什么手什么观的成语
什么什么旁观的成语
“袖手旁观”造句
动手的人和袖手旁观的人比较,袖手旁观的人更坏些。因为他是懦夫。雨果
情况如此危急,谁都不会袖手旁观。
作为班干部,对这件事,你怎么能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叔叔说这件事他决不会袖手旁观的。
同学们都在干公务活,李华却袖手旁观。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难道我能袖手旁观吗?
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
这是大家的事,谁也不能袖手旁观。
* 袖手旁观的意思 袖手旁观的成语解释 袖手旁观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