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的意思 触类旁通的读音和出处

  • chù
  • lèi
  • páng
  • tōng
成语名称:
触类旁通
成语拼音:
[chù lèi páng tōng]
成语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成语例句:
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方面
结构类型:
连动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通,不能读作“tònɡ”。
繁体字形:
觸類旁通
英文翻译:
grasp a typical example and you will grasp the whole category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触类旁通”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连动式成语 学习的成语 C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接触 一方面 事物 旁通 贯通 掌握 懂得 知识 规律 可以 由此及彼 了解 同类
更多含义:
“触类旁通”强调通过掌握某一类事物的规律,进而推知同类其他事物的特点,侧重类比推理与知识迁移,体现横向关联,出自《周易》的“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其他类似词语各有侧重,“举一反三”出自《论语》,指从一件事物类推而知晓其他事物,更强调推导过程的具体性,“闻一知十”同样出自《论语》,侧重由少及多的快速领悟能力,突出思维敏捷,“融会贯通”强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消化,形成系统性理解,与“触类旁通”的横向迁移相比,更注重纵向深度,“见微知著”指通过细节预判整体趋势,侧重因果推理而非类比联想,“一通百通”则强调掌握关键原理后自然理解其他环节,与“触类旁通”的主动推导相比,更偏向被动贯通,这些词语虽都涉及知识扩展,但“触类旁通”独特之处在于其基于事物间相似性的主动类推能力,而非单纯的数量积累或深度整合。

“触类旁通”的单字解释

】: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靠。
】:[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触类旁通”的反义词

“触类旁通”的近义词

“触类旁通”的相关成语

“触类旁通”的关联成语

“触类旁通”造句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体悟好往届高考题,触类旁通

我们要掌握一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他才思敏捷,老师每讲完一个,就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你如果弄懂这些例题,就可以触类旁通,计算后面的习题了。

你能触类旁通,才想得出这样的答案。

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对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触类旁通,没有什么能难倒他的。

* 触类旁通的意思 触类旁通的成语解释 触类旁通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