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足抗手的意思 跷足抗手的读音和出处

  • qiāo
  • kàng
  • shǒu
成语名称:
跷足抗手
成语拼音:
[qiāo zú kàng shǒu]
成语解释:
手舞足蹈貌。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成王贤,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跷足抗手,歌颂盛德。”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蹺足抗手
英文翻译:
Stand on stilt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跷足抗手”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Q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手舞足蹈
更多含义:
“跷足抗手”并非常见成语,可能是“跷足抗首”或“翘足抗手”的误写,形容急切期待或紧张准备的状态,与其他成语存在细微差别。“翘首以待”侧重伸长脖子张望,强调急切盼望,如等待重要消息,“跷足抗手”则突出手脚动作,更具动态感。“摩拳擦掌”强调情绪高涨,迫不及待想行动,多用于赛前或工作前,而“拭目以待”侧重冷静观察,等待结果揭晓,不带肢体动作描述。“束手旁观”与上述词语相反,表现消极态度,而“跷足抗手”隐含积极筹备的意味,此外,“翘足引领”与“跷足抗手”类似,但更侧重身体前倾的姿势,而非手部动作,这些词语在情感强度、动作细节及使用场景上各有侧重。

“跷足抗手”的单字解释

】:1.抬起(腿);竖起(指头):把腿跷起来。跷着大拇指。2.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跷起脚看墙上的布告。3.高跷:登在二尺多高的跷上扭秧歌。4.跛(bǒ);瘸。
】: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1.抵抗;抵挡:顽抗。抗灾。抗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抗冻就行。2.拒绝;抗拒:抗命。抗税。3.对等:抗衡。分庭抗礼。4.姓。
】: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跷足抗手”的近义词

“跷足抗手”的相关成语

“跷足抗手”的关联成语

* 跷足抗手的意思 跷足抗手的成语解释 跷足抗手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