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知反的意思 迷而知反的读音和出处

  • ér
  • zhī
  • fǎn
成语名称:
迷而知反
成语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语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知错就该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迷而知反
英文翻译:
Be confused and know the opposit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迷而知反”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三国志的成语 三国成语 晋朝成语
成语关注:
迷路 知道 回来 比喻 过失 能够 改正
更多含义:
“迷而知反”强调在迷失后主动醒悟并改正,侧重自我觉悟与及时回头,多用于个人对错误的内省与修正。“迷途知返”与之含义相近,但更侧重从歧途回归正道的行动过程,常带有被劝诫或指引的意味。“浪子回头”特指不务正业者改过自新,对象更具体,带有对转变的赞赏。“回头是岸”源自佛教用语,强调放下执念、脱离苦海,多用于宽泛的人生哲理或道德劝解。“悬崖勒马”突出危急时刻的果断止步,强调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紧迫性,与“迷而知反”相比,更侧重外部风险的规避而非内在反思。这些词语核心都指向改过,但语境侧重与情感色彩各有不同。

“迷而知反”的单字解释

】: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

“迷而知反”的反义词

“迷而知反”的近义词

“迷而知反”的相关成语

“迷而知反”的关联成语

* 迷而知反的意思 迷而知反的成语解释 迷而知反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