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雷失箸的意思 闻雷失箸的读音和出处

  • wén
  • léi
  • shī
  • zhù
成语名称:
闻雷失箸
成语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成语解释: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成语例句:
明·俞琳《经世奇谋》第一卷:“闻雷失箸。”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结构类型:
连动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聞靁失筯
英文翻译:
drop one 's chopsticks on hearing a clap of thunder
成语故事:
闻雷失箸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闻雷失箸”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连动式成语 雷的成语 三国志的成语 三国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事情 掩饰 真实 情况
更多含义:
“闻雷失箸”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其特定的情境与目的,该成语源自刘备借雷声掩饰内心波动的典故,强调利用突发事件隐藏真实意图,避免被他人察觉,类似的成语如“打草惊蛇”指因行动不慎惊动对手,导致计划暴露,与前者主动掩饰的行为相反,“欲擒故纵”是通过故意放松警惕引诱对方行动,属于策略性设计,而“闻雷失箸”是随机应变的被动掩饰,此外,“声东击西”是通过制造假象转移注意力,属于战术欺骗,而“闻雷失箸”更侧重于个人在危机中的急智反应,不涉及对他人行动的主动干扰,相比之下,“掩人耳目”虽也有遮掩之意,但手段更广泛,不局限于突发事件,而“韬光养晦”则是长期隐藏才能或野心,属于战略性隐藏,与“闻雷失箸”的临时性特点不同。

“闻雷失箸”的单字解释

】: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筷子。

“闻雷失箸”的近义词

“闻雷失箸”的相关成语

“闻雷失箸”的关联成语

“闻雷失箸”造句

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其表演之成功,真使“青梅煮酒论英雄”中“闻雷失箸”的大耳贼刘备自叹弗如也。

二、曹操从“闻雷失箸”看透刘备的胆怯无能。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 闻雷失箸的意思 闻雷失箸的成语解释 闻雷失箸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