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卢逐逡的意思 韩卢逐逡的读音和出处

  • hán
  • zhú
  • qūn
成语名称:
韩卢逐逡
成语拼音:
[hán lú zhú qūn]
成语解释: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同,狡兔名。”后以“韩卢逐?”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
成语例句:
宁骖罢服羸全以自终,岂能与韩卢逐逡而斗行步之工。★明·何景明《蹇赋》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韓盧逐逡
英文翻译:
Han luququn
成语故事:
韩卢逐逡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韩卢逐逡”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战国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韩子卢者 天下 东郭逡者 狡兔 环山者 山者 比喻 争强斗胜 两败俱伤
更多含义:
“韩卢逐逡”出自《战国策》,指韩国的名犬“韩卢”追逐东郭的狡兔“逡”,比喻双方争斗两败俱伤,最终被第三方获利,核心在于强调竞争双方的损失与第三方的意外得益,类似成语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体现第三方获利,但更侧重双方因争执不下而被利用,“坐山观虎斗”则突出旁观者的主动策略性,而非被动结果,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强调目光短浅,忽视潜在危险,与“韩卢逐逡”的结局相似,但未强调竞争双方的直接消耗,此外,“两败俱伤”仅描述双方受损,不涉及第三方,因此,“韩卢逐逡”的特殊性在于同时包含竞争激烈、两方俱损、第三者得利三层含义,语境多用于警示无意义的内耗。

“韩卢逐逡”的单字解释

】: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2.姓。
】:姓。
】:1.追赶:追逐。逐鹿。随波逐流。2.驱逐:逐客令。逐出门外。3.挨着(次序):逐年。逐字逐句。逐条说明。4.姓。
】:〔逡巡〕因顾虑而徘徊不前。

“韩卢逐逡”的近义词

“韩卢逐逡”的相关成语

“韩卢逐逡”的关联成语

* 韩卢逐逡的意思 韩卢逐逡的成语解释 韩卢逐逡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