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待时的意思 韬晦待时的读音和出处
- 韬
- 晦
- 待
- 时
- 成语名称:
- 韬晦待时
- 成语拼音:
- [tāo huì dài shí]
- 成语解释:
-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 成语出处:
- 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 成语例句: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唾面自干,韬晦待时’,古人尚且难免,又何况我钱谦益!”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当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韜晦待時
- 英文翻译:
- Keep a low profile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韬晦待时”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忍耐的成语 T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掩藏 锋芒 隐匿 踪迹 等待 时机
- 更多含义:
- “韬晦待时”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重点和使用情境,韬晦待时强调隐藏才能或意图,在低调中等待时机,具有主动策略性,如《旧唐书》中“仁晦以避时”,卧薪尝胆侧重忍辱负重,积蓄力量以图复仇,含强烈目的性,深藏若虚指内藏才华却表现得谦虚低调,更突出个人修养而非等待时机,伺机而动与待时而动直接强调观察时机并行动,不包含隐藏意图的层面,隐忍不发侧重忍耐克制,暂时不显露情绪或行动,多用于被动处境,韬光养晦与韬晦待时含义最接近,但前者更强调收敛锋芒,后者突出“等待”的时间概念,养精蓄锐侧重积蓄力量而非隐藏意图,守株待兔则含贬义,指被动等待而非主动谋划。
“韬晦待时”的单字解释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朔。2.昏暗;不明显:晦涩。晦暝。隐晦。3.夜晚:风雨如晦。4.隐藏:晦迹。韬晦。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韬晦待时”的近义词
“韬晦待时”的相关成语
“韬晦待时”的关联成语
韬字的成语
晦字的成语
待字的成语
时字的成语
韬开头的成语
晦开头的成语
待开头的成语
时开头的成语
tao的成语
hui的成语
dai的成语
shi的成语
thds的成语
韬晦什么什么的成语
韬什么待什么的成语
韬什么什么时的成语
什么晦待什么的成语
什么晦什么时的成语
什么什么待时的成语
“韬晦待时”造句
中国是左右互搏、韬光养晦“韬晦待时”、在家里生闷气瞎折腾、言行不一、欲做还休,混一天是一天!
莉儿,你需要哪些就韬晦待时已拿吧!
曹炜咂了咂舌,没想到这程太守竟然知道这么多,看来他也是个韬晦待时的人才。
不少人怀疑诗中情致故作姿态,诗人未是忘机客,身在洹上,心系清庭,寄情山水是假,韬晦待时是真。
并邀同左将军刘备,共预密盟,备因谊关宗室,不能不允,但因操势方强,应从缓图,不可欲速,一面恐操生疑,就寓宅后园种菜,韬晦待时。
* 韬晦待时的意思 韬晦待时的成语解释 韬晦待时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