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飘魄散的意思 魂飘魄散的读音和出处

  • hún
  • piāo
  • sàn
成语名称:
魂飘魄散
成语拼音:
[hún piāo pò sàn]
成语解释:
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成语例句:
两个儿子虽然性恶,但赵阴阳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也顿时胆颤心惊,魂飘魄散。★贾平凹《妊娠》第二章二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魂飄魄散
英文翻译:
stigmata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魂飘魄散”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西游记的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魂飞魄散
更多含义:
“魂飘魄散”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情感强度和侧重点不同,“魂飘魄散”侧重极度惊恐或震撼导致精神彻底崩溃,如“魂飞魄散”与之近义,但更强调瞬间的惊吓,“失魂落魄”则偏向长期打击后的恍惚状态,突出精神涣散而非恐惧,“六神无主”描述慌乱无措,但情绪强度较弱,“心惊胆战”仅表达内心的恐惧,不涉及精神层面的崩溃,而“魂不附体”强调惊吓后意识与身体的短暂脱离,相对短暂,“肝胆俱裂”则通过夸张的生理反应突显恐惧程度,更具画面感,总体而言,“魂飘魄散”在语义上更接近彻底的精神瓦解,多用于文学性强的语境。

“魂飘魄散”的单字解释

】: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魂飘魄散”的近义词

“魂飘魄散”的相关成语

“魂飘魄散”的关联成语

* 魂飘魄散的意思 魂飘魄散的成语解释 魂飘魄散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