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唇弄舌的意思 鼓唇弄舌的读音和出处

  • chún
  • nòng
  • shé
成语名称:
鼓唇弄舌
成语拼音:
[gǔ chún nòng shé]
成语解释: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成语例句: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1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复鼓唇弄舌,摇笔成文。”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挑拨是非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皷脣弄舌
英文翻译:
Drum lips and tongu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鼓唇弄舌”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G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拨动 嘴唇 拨弄 舌头 形容 口舌 挑拨 煽动 进行
更多含义:
“鼓唇弄舌”特指以言辞煽动或诡辩,带有明显贬义,强调搬弄是非或挑拨离间,如“摇唇鼓舌”多用于形容政治或舆论操控,其他类似词语侧重点不同,“巧舌如簧”突出言辞动听但虚伪,“能言善辩”偏中性,强调口才好,“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流畅且内容多,不带感情色彩,“油嘴滑舌”侧重轻浮不诚恳,“夸夸其谈”强调空洞不实,而“鼓唇弄舌”更注重言语的煽动性与破坏性,常与利益争斗或谣言传播相关。

“鼓唇弄舌”的单字解释

】: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鼓唇弄舌”的近义词

“鼓唇弄舌”的相关成语

“鼓唇弄舌”的关联成语

“鼓唇弄舌”造句

高薪聘请、重金采访,为郭美美鼓唇弄舌,摇旗呐喊。

老实干工作的人得不到重用,鼓唇弄舌,弄虚作假的人却可以升官,人们对工作自然就没有积极性了。

艺术史家鼓唇弄舌谈论艺术,直至把艺术谈论得寿终正寝。

从此,人人都知道在程维高那里阿谀奉承、鼓唇弄舌的人吃得开,老老实实干工作的人没用。

原以为是一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正剧,却俨然陷于了鼓唇弄舌的“戏说”。

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一个平安的环境,有这样一个充裕的闲暇,有这样一个管闲事的心情去鼓唇弄舌,都是拜法治之泽被。

* 鼓唇弄舌的意思 鼓唇弄舌的成语解释 鼓唇弄舌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