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之民的意思 不羁之民的读音和出处

  • zhī
  • mín
成语名称:
不羁之民
成语拼音:
[bù jī zhī mín]
成语解释: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成语例句:
吉普赛人酷爱自由,是所谓的不羁之民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不羈之民
英文翻译:
Uninhibited peop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不羁之民”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束缚 百姓 不受 不甘 就范 民众
更多含义:
“不羁之民”指不受约束、自由奔放的人,强调天性独立,不愿被世俗规范束缚,常含褒义,如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该词侧重描述内在的自主意识,“桀骜不驯”则侧重性格倔强,不服管教,带有对抗权威的贬义色彩,如形容反叛的部下,“放荡不羁”多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可褒可贬,如形容生活作风随性之人,“特立独行”强调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属中性或褒义,如形容坚持独特理念的艺术家,“离经叛道”指违背传统或主流思想,带有批判性,如革新者被保守派视为异端,这些词语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或褒贬倾向各异。

“不羁之民”的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不羁之民”的相关成语

“不羁之民”的关联成语

* 不羁之民的意思 不羁之民的成语解释 不羁之民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