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声三日的意思 余声三日的读音和出处

  • shēng
  • sān
成语名称:
余声三日
成语拼音:
[yú shēng sān rì]
成语解释: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成语出处: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成语例句:
但令闻一曲,余声三日飞。★北周·庾信《听歌一绝》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余聲三日
英文翻译:
Yu shengsanri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余声三日”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三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假食 余音绕梁 形容 乐声 余韵 无穷 不绝于耳
更多含义:
“余声三日”多指声音在耳边持续回响的听觉感受,强调时间上的延续性,常用于书面语境,如形容音乐或话语的余韵。“余音绕梁”与“绕梁三日”侧重声音美妙动听,令人难忘,典故出自《列子》,更具形象化表达。“余音袅袅”则突出声音悠扬婉转,逐渐消散的意境,如苏轼《赤壁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言犹在耳”特指他人说过的话语清晰深刻,常与承诺或告诫相关,如《左传》中“言犹在耳,而弃之若遗”。相较而言,“余声三日”更偏重听觉残留的客观描述,其他词语或强调艺术感染力,或突出语言记忆,或描绘声音形态,各有侧重。

“余声三日”的单字解释

】: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余声三日”的近义词

“余声三日”的相关成语

“余声三日”的关联成语

* 余声三日的意思 余声三日的成语解释 余声三日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