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之才的意思 倜傥之才的读音和出处

  • tǎng
  • zhī
  • cái
成语名称:
倜傥之才
成语拼音:
[tì tǎng zhī cái]
成语解释:
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
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倜儻之才
英文翻译:
A talent of leisur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倜傥之才”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T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倜傥 卓异 学问 才能 特出
更多含义:
“倜傥之才”强调才华与洒脱不羁的气质并存,多用于形容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却能力出众的人,如李白般的诗人或侠客,核心在于才情与个性的双重张扬。“风流才子”侧重才华与浪漫风流的结合,常指文采出众且生活情调丰富的人物,如唐伯虎,但可能隐含轻浮之意。“才华横溢”仅描述才华充沛,不涉及性格特质,适用范围更广。“卓尔不群”突出与众不同,既可指才华,也可指品德或行为独特,更具孤高意味。“出类拔萃”则纯粹强调能力或成就超越众人,无性格色彩。这些词语虽都含“才”,但“倜傥之才”独有的潇洒气质使其更贴近放浪形骸的文人形象。

“倜傥之才”的单字解释

】:〔倜傥〕也作俶傥。洒脱;不拘束。傥(tǎng)。
】:同“倘(tǎng)”。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倜傥之才”的相关成语

“倜傥之才”的关联成语

* 倜傥之才的意思 倜傥之才的成语解释 倜傥之才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