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问俗的意思 入国问俗的读音和出处

  • guó
  • wèn
成语名称:
入国问俗
成语拼音:
[rù guó wèn sú]
成语解释: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成语例句: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这也是孟子所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的道理。”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分句;指尊重别国的风俗
结构类型:
连动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入國問俗
英文翻译:
learn about customs and habits of the country one goes to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入国问俗”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连动式成语 风的成语 R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都城 多指 国家 地方 了解 风俗习惯
更多含义:
“入国问俗”出自《礼记》,指进入他国先询问风俗,强调对陌生文化环境的尊重与主动了解,侧重礼仪和谨慎态度,常用于国际交往或跨文化情境,如“入国问俗,入境问禁”。与之相比,“入乡随俗”更强调主动适应而非询问,侧重行为层面的调整,适用范围更广,既可用于异地也可用于日常生活,如“到了外地,总要入乡随俗”。而“因地制宜”侧重根据环境制定策略,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多用于工作或管理领域,如“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随遇而安”则突出心态上的接受,不强调主动了解或改变,如“他性格豁达,总能随遇而安”。此外,“入境问禁”与“入国问俗”结构相似,但“禁”特指禁令法规,更具针对性。

“入国问俗”的单字解释

】: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入国问俗”的近义词

“入国问俗”的相关成语

“入国问俗”的关联成语

* 入国问俗的意思 入国问俗的成语解释 入国问俗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