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襟之盟的意思 割襟之盟的读音和出处

  • jīn
  • zhī
  • méng
成语名称:
割襟之盟
成语拼音:
[gē jīn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成语出处: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成语例句:
这两家割襟之盟,果是有之,但工部举家已绝,郎君所遇,乃其幽官,想是夙愿了。(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约定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割襟之盟
英文翻译:
A divided Allian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割襟之盟”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G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指腹为婚 衣襟 珍藏 作为 信物 男女 出生 父母 订立 婚约
更多含义:
“割襟之盟”特指古代将衣襟割下作为订婚信物的约定,强调以实物为凭证的婚约形式,其他类似成语侧重点不同,“指腹为婚”突出胎儿未出生时由父母口头订约,不涉及信物,“青梅竹马”描述孩童时期两小无猜的亲密关系,尚未涉及婚约承诺,“秦晋之好”侧重家族联姻的政治属性,弱化个人情感因素,“媒妁之言”强调第三方媒人的介入程序,“红叶题诗”体现以诗文传情的浪漫色彩,“鸾凤和鸣”则直接比喻夫妻和谐,不涉及约定过程,这些词语虽都与婚姻相关,但“割襟之盟”独有的物质凭证属性,使其成为古代婚俗中具象化的契约象征,而其余成语或强调约定阶段,或表现关系性质,或隐喻婚姻状态,各有文化聚焦点。

“割襟之盟”的单字解释

】: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1.上衣或袍子的胸前部分:大襟。对襟。2.有连襟关系的:襟兄。3.胸怀;抱负:襟怀。襟抱。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宣誓缔约:会盟。海誓山盟。2.发(誓):盟一个誓。3.旧时结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团体与团体、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工农联盟。军事同盟。5.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割襟之盟”的近义词

“割襟之盟”的相关成语

“割襟之盟”的关联成语

* 割襟之盟的意思 割襟之盟的成语解释 割襟之盟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